微信扫描二维码或
手机浏览器打开 www.hhbeer.com
时间: 2022-11-01 16:00:53 阅读:1613
【黄河啤酒官方网站】洗牌与扩张同在,当下的精酿啤酒馆们过得还好吗?
精酿啤酒馆,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精酿啤酒馆数量超过2000家,近半年全国新增精酿啤酒馆超过300家,行业热度似乎依然不减。
《2022中国精酿酒吧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仅有2.5%的精酿酒吧有“可观利润”,77%的精酿酒吧“勉强维持”,20%的精酿酒吧“还在贴钱”,8%的人打算关店或减少规模,但是仍有38%的人打算加大投资。
精酿啤酒馆赛道,扩容与洗牌正在同时发生。在盈利难的事实之下,又是什么支撑精酿啤酒馆老板们持续投入?走访市场,试图寻找答案。
不卖座、盈利难
一年倒闭80%
“开业不到一年就倒闭,这才是精酿啤酒馆的常态。”
这并非空穴来风,走在成都街头,甚至同一条街上就能发现好几家贴着“旺铺转让”的精酿啤酒馆。而在与精酿啤酒馆老板们的对话中,获得了“闭店潮”背后更多关键信息。
入局之前未能充分了解行业,精酿市场并不如预期
回忆起自己曾经运营精酿啤酒馆的日子,任女士坦言,“开小酒馆之前其实没想那么多,我本身喜欢喝酒,经常去一些精酿啤酒馆,感觉这个生意不难做,就稀里糊涂开了一家。没想到消费者其实根本不认这种新开的店铺,如果后期没有噱头、没有营销,很难持续盈利。”
未能与成熟稳定的供应链对接
保证供应链稳定是精酿啤酒馆经营的重要因素,但对于不少中小酒馆来说,供应链却成为它们最为头痛的难题之一。
任女士介绍,店里当时没有自己品牌的精酿,全部靠购入其他品牌的精酿生存,且大部分都为国外品牌。随着疫情影响,运输成本越来越高,不少以前很容易买到的品牌精酿后期只能加价购入。“加上精酿消费并未形成成熟氛围,还是有不少消费者认为一杯精酿凭什么卖好几十块甚至上百块,无形之中又将潜在用户拒之门外”。
任女士还强调,原本外购精酿的毛利率在50%-60%左右,但随着物流、存储等成本的增加,现在外购精酿的毛利率只能达到40%,甚至有些品牌只有30%左右。
据了解,尽管现在精酿行业上游售卖设备的厂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灰色供应链体系——购买精酿设备,即可赠送黑、白、黄啤酿造操作方法一套,贴上自己的产品标签,摇身一变就成了全新的精酿品牌。但这只是“捞快钱”的手段之一,长期来看并不可取,供应链仍是独立“精酿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难与老牌连锁酒馆对抗
业内人士分析,一般的精酿啤酒馆单靠酒水盈利并非易事。“大家卖的都是一样的酒,只能靠价格、服务、特色或规模来盈利,自身没有产品是很难长久活下去的”。
综上所述,不卖座、盈利难等问题似乎在独立中小型酒馆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是精酿啤酒馆赛道急速升温之后迎来急速降温的原因。“一年倒闭80%”,这80%之中主要还是以新晋酒馆及中小型酒馆为主。
加大投资更重长期主义
在不少人走出精酿啤酒馆赛道的同时,另一方面,《白皮书》中也提到,仍有38%的精酿啤酒馆打算加大投资。
天眼查显示,近五年,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新增注册数量均保持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达95%;2022年共新注册1000余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相比较于去年同期增长34.5%;目前全国共拥有约44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
看好精酿啤酒行业的人仍不在少数,无论是头部品牌还是新入局者,他们都有望成为精酿啤酒馆赛道迭代的关键变量。
闭店潮不容忽视,但入局者也在增加,曾经一边倒涌入精酿啤酒赛道的现象已经发生变化,精酿啤酒馆热潮逐渐回归理性。
随着入局门槛不断提高,“捞快钱”的想法在精酿行业已不可行。在以中小型门店为主的独立精酿啤酒馆的角度,想要入局则需要充分了解行业。“精酿市场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相关研报显示,2019年精酿啤酒的市场规模为240亿元,但相比万亿级的餐饮市场只是沧海一粟。
而对于更多精酿啤酒馆运营者来说,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守成”是关键。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餐饮市场持续洗牌,连锁化进程正逐渐加快。2021年餐饮品牌平均门店数量整体有上升趋势。部分品牌通过创新手段逆势扩张,实现了门店数量的进一步增长。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餐饮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都不容乐观,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的只是少数。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客流量与原材料成本的波动等,都是餐饮行业集体面对的挑战。
当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从粗放走向有序,精酿啤酒馆也是如此。近年来精酿啤酒一方面盈利难,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规模加大扩张,正是其走向理性的体现。
开精酿啤酒馆依然是一门好生意,但“大浪淘沙”不会停止,只有拥有品牌、渠道、产品优势的选手才可能生存,分享到市场快速成长的蛋糕。